世界上每天都有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野生动物活在未知与恐惧中。在这之中,就包括了濒临灭绝的野生东北虎。
东北虎,也称西伯利亚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在历史上曾呈“众山皆有之”之态。然而,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增加、森林砍伐、栖息地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野生东北虎种群及其栖息地在不断萎缩。
一组数据更是揭示了残酷性。根据近五年来,利用远红外相机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东北虎种群的系统监测显示,中国境内2013-2017年,累计监到的东北虎不同个体数量接近47只,其中包括9个繁殖家族和16个幼崽。
传功方式保护野生东北虎已是难上加难,但越是具有挑战,越是会出现一群拯救者,英特尔正是其一。
不久前的“世界老虎日”上,英特尔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吉林省长春公园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宣布将运用英特尔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东北虎保护项目,以更先进的创新科技保护这一世界濒危野生动物。
传统方式 vs 人工智能技术
你知道用传统方式保护野生东北虎贼难吗?
传统的野生动物保护,主要依靠红外相机开展野外监测,影像数据需要手动手机、处理及分辨耗时又费力,重要数据难以及时捕获,盗猎无法及时监控,动态与模糊影像无法分辨还原等局限。
固然,传统方式再已无法胜任野生东北虎种群的保护,此时需要另辟蹊径。
AI被发掘出潜力,当前英特尔正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发挥各自优势,将AI应用于濒危动物监测研究,尤其是东北虎监测与保护等领域,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方面,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全球野生虎分布地区均开展保护工作具备着丰富的野生动物保护经验,尤其是东北虎监测与保护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领先技术,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东北虎栖息地的物种识别和保护。
双方合作将通过安装前端智能视觉处理设备提高有效数据量,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进一步对东北虎个体、生态链相关物种进行识别归类,并可针对栖息地域进行有效的数据训练及分析,从而行之有效地实施东北虎的监测与保护。双方还将以此为起点拓展合作,基于智能化濒危动物保护应用范例,把人工智能与濒危动物监测、研究和保护有机融合的模式进行推广,进一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服务于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12下一页>
本文由「aiuc」编辑整理,文章链接:https://www.aiuc.net/40089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